千千小说网 > 检验与临床医护 > 第四节 酶类检测

第四节 酶类检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全职艺术家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

一秒记住【千千小说网 www.77xsw.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GP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大量存在于肝脏组织中,其次为肾、心、骨骼肌。血中ALT活性升高,通常表示肝脏损伤。ALT有两种不同活性的同工酶α(ALTs)和β(ALTm),分别存在细胞质及线粒体,后者的活性为前者的16倍。肝细胞坏死血清中以ALTm为主。

    连续监测法37℃:0~40U/L。

    1.ALT主要反映肝损伤的一个很灵敏的指标,临床上主要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

    2.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中毒引起的急性肝损害时,血清ALT水平可在临床症状(如黄疸)出现之前就急剧升高,且ALT> AST。 -般而言,急性肝炎时血清ALT高低与临床病情轻重相平行,且往往是肝炎恢复期最后降至正常的酶,是判断急性肝炎是否恢复的一个很好指标。

    3.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中ALT逐渐下降,而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出现所谓的“酶胆分离”现象,常是肝坏死的前兆。

    4.心脏、骨骼肌等组织受损及其他肝胆疾病如胆结石、胆囊炎、肝癌和肝淤血时血清ALT水平也可升高。

    5.其他疾病:如骨骼肌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胰腺炎、外伤、严重烧伤、休克时也可引起ALT活性升高。

    1.某些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氯丙嗪、地巴唑、苯巴比妥、可待因、抗肿瘤药物、某些抗生素、吗啡等可使ALT活性升高。

    2.中药五味子可使ALT降低。

    3.溶血可导致ALT活力升高。

    4.正常新生儿ALT活性较成人高出2倍左右,出生后3m降至成人水平。

    1.若怀疑患者可能为肝病,则在抽血前12h,需停止服用任何上述会造成肝受损的药物,再行抽血测定。

    2.抽血前,病患不需特别限制饮食或喝水。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late transa)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广泛存在于多种器官中,按含量多少顺序为心、肝、骨骼肌、肾等。肝中70%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AST有两种同工酶ASTs和ASTm,分别存在于可溶性的细胞质和线粒体。正常血清中以ASTs为主,在病理状况下,如细胞坏死,则血清中以ASTm为主。血清AST活性升高,多来自心肌或肝脏损伤;肾脏或胰腺细胞损伤时,也可出现很高的AST活性。

    连续监测法(37℃):0~40U/L; AST/ALT: 1.15。

    1.AST主要存在于心肌,以往多用于AMI的诊断。AMI发病6~8h即升高,40~60h达到峰值,4~5d恢复正常。但由于AST在AMI时升高迟于CK,恢复早于LD,故诊断AMI价值不大。

    2.在急性肝炎时AST虽亦升高,但升高程度不及ALT.而在慢性肝炎,特别是肝硬化时AST升高程度超过ALT。胆道疾患时AST亦可升高。

    3.AST/ALT的比值测定对肝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急性病毒性肝炎时,比值<1;慢性肝炎、肝硬化时,比值常>1;原发性肝癌时,比值>3,故同时测定AST、ALT活性,并观察其在病程中的变化,对肝病的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

    4.AST水平升高还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皮肌炎、肺栓塞、急性胰腺炎、肌肉损伤、坏疽及溶血性疾病等。

    1.很多药物如利福平、四环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环孢素、非那西丁、苯巴比妥、口服避孕药、地西泮、磺胺类、呋喃类等,尤其是长期使用时由于对肝细胞有损害,可引起AST增高。

    2.妊娠时,血清AST活性可升高。

    3.溶血可导致ALT活力升高。

    4.正常新生儿ALT活性较成人高出2倍左右,出生后3m降至成人水平。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s ALP)

    碱性磷酸酶是一种含锌的糖蛋白,在碱性环境中可以水解各种天然及人工合成的磷酸单酯化合物底物。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主要来自于肝脏和骨骼肌。

    连续监测法(37℃):女1~12岁:<500U/L;

    > 15岁:40~150 U/L。

    男1~12岁:<500U/L;

    12~15岁:<750U/L;

    > 15岁:40~150 U/L。

    1.在骨生长、妊娠、成长、脂肪餐后分泌等生理情况下,ALP活性可增高。

    2.急性肝炎包括病毒性肝炎和中毒性肝炎,而肝硬化、胆石症和肿瘤引起的胆汁淤积,ALP增高更明显0。90%以上的肝外胆道阻塞患者血清ALP升高,升高的程度和阻塞程度及病程成正比。如果血清中ALP持续低值,则阻塞性黄疸的可能性很小。若胆红素逐渐升高,而ALP不断下降表示病情恶化。

    3.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骨损伤、维生素D缺乏症、骨折、指端肥大症所致骨损伤,均可引起ALP活性升高。

    4.血清ALP活力降低常见于:心脏外科术后、低镁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恶性贫血及家族性碱磷酶过低、克汀病、维生素C缺乏等症。

    1.不同年龄及性别者,其血清ALP活性差异较大。

    2.进食高脂餐后或高糖饮食,血清ALP活力升高,高蛋白饮食则血清ALP活力下降。

    3.剧烈运动后,血清ALP略有上升。

    4.妊娠时,胎盘产生ALP,可致血清活力明显升高,妊娠9m时血清ALP可达正常水平的2~3倍。

    5.血清和肝素抗凝血浆均可使用,其余抗凝剂可抑制ALP活性,避免使用。

    Y-谷氨酰转移酶( γ-glutansferase,γ-GT,GGT)

    γ-谷氨酰转移酶分布于肾、肝、胰等实质性器官,肝脏中γ-GT主要局限于毛细胆管和肝细胞的微粒体中,可用于对占位性肝病,肝实质损伤(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诊断及观察酒精肝损害的过程。

    连续监测法(37℃):女7~32 U/L;

    男11~50 U/L。

    1. γ-GT是肝胆疾病检出阳性率最高的酶。胆道疾病如胆石症、胆道炎症、肝外梗阻时,γ-GT不仅阳性率高,而且升高明显。肝炎、脂肪肝、肝硬化时γ-GT一般是中度升高,这点有助于肝胆疾病的鉴别诊断。若ALP升高而γ-GT正常可完全排除ALP的肝来源,若ALP和γ-GT均增加,则应先排除肝外引起γ-GT增加的原因,一旦排除,则γ-GT增高即为肝病所致。

    2. γ-GT还可用于判断恶性肿瘤有无转移肝转移,肿瘤患者如有γ-GT的升高,常说明有肝转移。

    3.γ-GT与酒精的摄入量有关.饮酒时,由于乙醇对肝细胞线粒体的诱导致γ-GT活性升高,故对乙醇中毒的判断有相当的价值。

    1.嗜酒或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安替比林者,血清γ-GT活性常升高。

    2.口服避孕药会使γ-GT测定结果增高。

    乳酸脱氢酶(lactic acid dehydrogenase,LD)及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 isoenzyme)

    乳酸脱氢酶是无氧酵解中调节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极重要的酶,广泛存在于肝脏、心脏、骨骼肌、肺、脾脏、脑、红细胞、血小板等组织细胞的胞浆和线粒体中.LD是四聚体,由M型和H型亚单位构成5种同工酶:H4(LDl),MH3(LD2),M2H(LD2),M3H(LD4),M4(LD5),不同组织有其特征性同工酶。心脏、肾脏和红细胞所含的LD同工酶比例相近,以LDI和LD2为主。

    连续监测法(37℃):LD 109~245 U/L。

    LD同工酶(电泳法):LDI::0.14~0.16;

    LD2:0.29~0.39;

    LD3:0.20~0.26;

    LD4:0.08~0.16;

    LD5:0.06~0.16。

    1.当心肌损伤时,心肌细胞膜破裂,线粒体、胞浆内物质外漏到细胞间液及外周血中。 LD和LD1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作后8~12h出现在血中,48~72h达峰值,LD的半衰期为57~170h,大约7~12d恢复正常,如果连续测定LD,对于就诊较迟肌酸激酶(CK)已恢复正常的AMI病人有一定参考价值。临床还常选用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指标,此酶本质还是LD,反映了以羟丁酸为底物时的LD1和LD2的作用。由于机体多处组织存在LD,非梗死所致的快速心律失常、急性心包炎、心衰都可使LD轻度升高,单纯用血清LD活力升高诊断心肌损伤的特异性仅53%。LD的另一缺点是无法用于评估溶栓疗法,红细胞含丰富的LD,溶栓疗法常致溶血,使LD升高。 LD同工酶测定可提高诊断特异性。

    2.LD除可作为心肌损伤标志物外,其升高还可见于1溶血性疾病:任何原因引起的溶血性疾病均可见血清LD水平升高。2肝病:伴有黄疸的中毒性肝炎患者,LD可达正常的10倍以上,LD升高也可见于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硬化及梗阻性黄疸。3肾脏疾病:如肾小管坏死、肾盂肾炎及肾梗死等。4恶性肿瘤:约70%的有肝转移的肿瘤患者及20%~60%无肝转移的肿瘤患者其血清LD水平升高,此外,霍奇金病、腹部及肺部肿瘤、胚胎细胞肿瘤(如睾丸精原细胞瘤、畸胎瘤、卵巢无性细胞瘤等)、白血病等亦可见血清LD升高。5其他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肺栓塞等。

    1.溶血、剧烈运动及妊娠可导致LD血清水平升高,应注意鉴别。

    2.导致LD升高的药物较多,如磺胺甲基异噁唑、甲氨蝶呤、光辉霉素、磺胺甲氧嗪、可待因、吗啡、派替啶、丙米嗪、奎尼丁及甲睾酮等。

    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

    血清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在脑组织中也有存在。CK是心肌中重要的能量调节酶,在ArIP提供的能量下,催化肌酸生成磷酸肌酸(CP)和二磷腺苷(ADP),CP可以运送至细胞质中并储存,CK存在于需要大量能量供应的组织,除了肌肉外还常见于肾脏远曲小管、脑组织。CK分子量>80kD,在肝脏被清除。

    酶耦联测定法:男38~170 U/L

    女26~140U/L

    1.各种类型进行性肌萎缩时,血清CK活性均可增高。神经因素引起的肌萎缩如脊髓灰白质炎时活力正常,皮肌炎时可有轻度 或中度增高。

    2.急性心肌梗死后2~4h就开始增高,可高达正常上限的lO—12倍。对诊断心肌梗死较AST、LDH的特异性高,但此酶增高持续时间短,2~4d就恢复正常。

    3.病毒性心肌炎时也明显升高,对诊断及预后有参考价值。

    4.CK增高还见于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患者。还应注意到一些非疾病因素如剧烈运动、各种插管及手术肌注氯丙嗪和抗生素等也可能引起CK活性增高。

    1.红细胞不含GK,故轻度溶血标本对结果无影响,但严重溶血影响测定结果。

    2.剧烈运动可使CK活性明显升高。

    3.CK稳定性差,室温放置4h或4℃12h以上可使酶失活。

    4.宜用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浆标本进行测定。

    肌酸激酶同工酶(CK isoenzyme)

    肌酸激酶同工酶是一种二聚体,由M和B两个亚基组成,形成CK-MM、CK-MB和CK-BB三种同工酶,这些同工酶的亚基在体内外可相互转化。CK-BB主要存在于脑组织中,CK-MM和CK-MB主要存在于各种肌肉组织中,不同肌肉同工酶的比例不同,骨骼肌中98%~99%是CK-MM,1%~2%是CK-MB;心肌内80%左右也是CK-MM,但CK-MB占心肌总CK的l5%~25%。各种CK同工酶根据电泳的不同等电点分出若干亚型,如CK-MB可分为CK-MB1和CK-MB2。

    CK同工酶常用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电泳法、柱层析法及免疫抑制法,不同测定方法及同一种方法不同试剂间测定参考值差别较大,建议各实验室根据自己情况建立参考范围。以下参考值仅供参考:

    CK-MB:<0.04或<25U/L;

    CK-MM:0.96~1.0;

    CK-BB:O。

    CK、CK-MB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心肌损伤指标。既可用于较早期诊断AK-MB在AMI发生后4~6h即可超过正常上限,24h达峰值,48~72h恢复正常。

    同CK测定。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AST isoenzyme)

    AST有两种同工酶:ASTs和ASTm,分别存在于可溶性的细胞质和线粒体。

    DEAE-葡聚糖A50微柱层析法:ASTm:1.2~3.4卡门单位。

    细胞轻度损伤时ASTs升高显著,而严重损伤时,则ASTm大量出现于血清中。正常血清所含AST同工酶主要为ASTs,但在病理状态下,如细胞坏死,则血清中以ASTm为主。测定ASTm可用于判定细胞坏死严重程度,有利于推测患者预后。其临床应用主要有:

    1.判断肝实质损害程度。

    2.协助慢性肝病的鉴别:慢性肝炎活动期ASTm高于非活动期,肝硬化失代偿期高于代偿期。

    3.协助鉴别恶性胆管梗阻与胆囊炎、胆石症:胆囊炎、胆石症患者ASTm多为正常,而大多数恶性胆管梗阻患者血清ASTm增高。

    4.判定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同AST测定。

    a-羟丁酸脱氢酶(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α-HBD)

    连续监测法(37℃):60~180U/L

    1.主要用于心肌坏死和肝功能障碍评价。α-HBD为LDH异构酶,用α-酮丁酸为底物测定的LDH活性,以LD1和LD2与α-酮丁酸的亲和力最强,分别为92%和78%,故可视为LD1和LD2的同工酶。其他LDH同工酶与a-酮丁酸也有一定的亲和力,如LD3为55%、LD4为39%、LD5为25%。

    2.AMI时,α-HBD与LDH同期升高,α-HBD/LDH>-0.8或>1,增高1~10倍以上并与LDH演变相一致或稍早。肝病时也可见升高,但α-HBD/LDH比值<0.6。

    3.α-HBD和LDH同时升高可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其他原因引起的LDH显著增高时。

    1.避免溶血,溶血样品可导致测定结果升高。

    2.应在2h内分离血清或血浆,室温下放置不超过8h,2~8℃不超过48h。急诊时应及时测定。

    3.肝素、草酸盐抗凝剂对测定结果有影响。

    淀粉酶(ase,AMY)

    EPS速率法:1.血清0~220U/L,尿液O~1OOOU/L

    1.血清(尿)AMY活性是诊断胰腺疾病的重要指标。急性胰腺炎时,血和尿中的AMY显著升高。急性胰腺炎发病后8~12h,血清AMY即开始升高,12~24h达高峰,2~5d恢复正常。如超过500U, 即有诊断意义,达350U应怀疑此病。尿AMY于急性胰腺炎发病后12~24h开始升高,下降也比血清AMY慢,所以在急性胰腺炎发病的后期测定尿AMY更有价值。

    2.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胰腺癌、胆石症、溃疡病穿孔以及吗啡注射后等均可使AMY升高,但常低于500U。

    3.AMY降低见于肝病。

    1.口服避孕药、磺胺、噻嗪利尿药、甲基胆碱、可待因、吗啡、麻醉药、止痛药等可使测定结果偏高。

    2.草酸盐、枸橼酸盐及氟化钠等抗凝剂可抑制AMY活性,使测定结果偏低。肝素对AMY无抑制作用。

    3.唾液含高浓度淀粉酶,须防止带人。

    脂肪酶(Lipase,LPS)

    脂肪酶(LPS)又称三酰甘油酯酰水解酶或三酰甘油酶,是胰腺外分泌酶。血清中LPS主要来自胰腺,少量来自胃肠黏膜。

    色原底物法:13~63U/L。

    耦联酶法:1~54U/L。

    1.正常人血清LPS含量极少,但在急性胰腺炎时,2~12h血清LPS显著升高,24h至峰值,至48~72h可恢复正常,但随后又可持续升高8~15d。由于血清LPS在急性胰腺炎时活性升高的时间早,上升幅度大,持续时间长,故其诊断价值优于淀粉酶(AMY),临床观察发现,凡血清AMY升高的病例,其LPS均升高;而LPS升高者AMY不一定升高,约有2/3AMY正常的胰腺炎患者,其LPS正常;非胰腺炎的急腹症有血清AMY升高,而LPS不升高。

    2.酗酒、酒精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肝胆疾患等血清LPS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1.测定标本可用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浆,但不能用EDTA抗凝的血浆,因对测试有干扰。

    2.抽血后4h内分离血清或血浆,20~25℃可稳定24h,4℃可稳定5d。

    3.胆红素可增加此酶活性,故黄疸标本可使测定结果偏高。

    4.血红蛋白可抑制脂肪酶活性,故溶血标本可使测定结果降低。

    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

    酸性磷酸酶(ACP)是作用类似ALP的磷酸酶(最适pH在7.0以下),存在于人体不同组织,如前列腺、红细胞、血小板、肾脏、肝脏、脾脏、胃、肌肉及骨髓等,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溶酶体中,以前列腺含量最多。正常男性血清中ACP有1/3—1/2来自前列腺,其余部分及女子血清中的ACP可能来自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及破骨细胞等。

    速率法:<11U/L。

    1.ACP测定主要用于诊断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时血清ACP活力显著升高,转移性患者升高更加显著。

    2.急性尿潴留、变形性骨炎、癌肿骨转移及甲亢时ACP可轻度升高。此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ACP同工酶中的前列腺ACP(PAP)增高,而戈谢病、尼曼匹克病、网状内皮细胞白血病或毛细胞白血病均为非PAP增高。是否为抗酒石酸盐的非PAP增高为毛细胞性白血病的重要鉴别要点。

    1.防止标本溶血,因红细胞中含有大量ACP。

    2.因红细胞和血小板中富含ACP,应尽快分离血清。

    3.用血清及肝素抗凝的血浆测定结果相近,但血清中ACP稍高(因为血小板释放ACP)。 EDTA抗凝不干扰测定,而草酸盐有抑制作用。

    4.ACP定性差,温度高于37℃及pH>7.0时很快失活,因此高热患者不能准确测定ACP。

    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

    单胺氧化酶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器官,尤以肝、肾、小肠和胃含量最多,主要位于线粒体膜外面,并与膜紧密结合。MAO的生理功能因不同组织而异。

    醛苯腙法:健康人血清< 36U/ml。

    1.MAO活性升高可见于下列疾病:1肝硬化:MAO活性的高低能反映肝脏纤维化的程度,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指标。肝硬化患者血清MAO活性升高的阳性率可达80%以上。2各型肝炎:各型肝炎急性期患者的血清MAO活性多不升高,但急性重型肝炎时,因肝细胞坏死,线粒体释放大量MAO,可导致血清MAO活性升高。急性肝炎病程超过3m者,血清MAO活性亦升高,活动性慢性肝炎约半数患者血清MAO活性升高。3糖尿病可因合并脂肪肝、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因肝淤血而继发肝硬化时,血清MAO活性可升高。4甲亢可因纤维组织分解与合成旺盛、肢端肥大可因纤维组织过度合成等原因,而导致血清MAO活性不同程度升高。

    2.MAO活性降低可见于:服用避孕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左旋多巴肼类等药物引起。

    5’一核苷酸酶(5’-nucleotidase,5’-NT)

    连续监测法:2~17U/L。 60岁以上的老人均值约为青壮年的2倍。

    1.5’-NT主要用于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5’-NT增高主要见于肝胆疾病,尤其是阻塞性黄疸,也可见于肝癌和肝炎,在多数情况下,5’-NT活性与ALP的活性一致,但在下列情况时,5’-NT与ALP活性不同。

    2.肝外胆道梗阻时,5’-NT活性一般与ALP相平行,但短期梗阻时,5’-NT活性一般不会增高,当较长的梗阻解除后,5’-NT活性的下降比AIP快。

    3.在胆汁淤积并发胆管炎、原发性和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时,5’-NT升高率高于ALP;肝肿瘤和肝肉芽肿时.5’-NT升高的敏感性高于ALP;酒精性肝硬化时,5'-NT 一般不升高;肝功能衰竭时,5’-NT正常。

    4.5’-NT正常ALP升高时,证明ALP多来源于骨组织或骨骼疾病,二者都升高时,证明有肝病存在,对无黄疸性肝病尤为重要。

    5.对诊断儿童和婴儿肝病,5’-NT比ALP敏感且具有特异性,因为5’-NT活性无生理性升高,而ALP在儿童和婴儿有生理性增高现象。

    6.诊断妊娠性肝内胆汁淤积5’-NT比ALP敏感,因为5’-NT无生理性增高。

    1.由于红细胞内含有大量的5’-NT,因此溶血会使测定结果升高。

    2.儿童可稍低于成人。

    3.5’-NT在室温中易失活并可增加氨的含量,故标本应置冰箱保存,4℃可保存4d,20℃可保存数月。

    胆碱蘸酶(acylcholine acylhydrolase,SCHE)

    胆碱酯酶是一类催化酰基胆碱水解的酶类。临床常规检查的胆碱酯酶(SCHE),通常简称为CHE。

    速率法( 37℃):5000~12000U/L。

    1.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毒时,血清CHE活性明显降低,并与临床症状一致。

    2.由于CHE在肝脏合成后立即释放到血浆中,故是评价肝细胞合成功能的灵敏指标。各种肝病时,病情越差,血清CHE活性越低,持续降低无回升迹象者多预后不良。肝、胆疾病时血清ALT、GGT均升高,往往难以鉴别,如增加血清CHE测定,可发现CHE降低者均为肝脏疾患,而正常者多为胆管疾患。

    3.CHE:降低还可见于遗传性血清CHE异常症、饥饿、感染及贫血等。

    1.标本避免溶血。

    2.使用血清或肝素化的血浆较好。

    3.新生儿CHE活性约为健康成人50%,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anse,ADA)

    腺苷脱氨酶是催化腺嘌呤核苷产生次黄嘌呤核苷的氨基酸水解酶,主要催化腺苷和脱氧腺苷脱氨生成黄嘌呤苷和氨。ADA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中,在盲肠、小肠黏膜和脾脏中含量最多。其在良恶性难辨的渗出液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

    速率法:15~20U/L。

    1.ADA对诊断结核性渗出液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明显优于活检和细菌学方法。结核性胸、腹腔积液ADA活性显著增高,癌性胸、腹腔积液不增高,而血清ADA活性二者无显著性差异。此外, 脑脊液ADA检测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结核性脑膜炎显著增高,病毒性脑炎不增高,颅内肿瘤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稍增高。

    2.ADA活性升高,常见于肝炎、肝硬化、血色素沉着症、肿瘤引起的阻塞性黄疸、前列腺和膀胱癌、溶血性贫血、风湿热、伤寒、痛风、结核、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溶血标本禁用。

    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

    α-L-岩藻糖苷酶是存在于血清中的一种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细胞、血液和体液中,参与体内糖蛋白、糖脂和寡糖的代谢,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诊断标志物。

    速率法(37℃):(27.1±12.8)U/L

    1.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类疾患(包括良恶性肿瘤)。

    2.血清AFU活性动态曲线对判断肝癌治疗效果、估计预后和预报复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甚至优于AFP。但是,值得提出的是,血清AFU活力测定在某些转移性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或子宫癌之间有一些重叠,甚至在某些非肿瘤性疾患如肝硬化、慢性肝炎和消化道出血等也有轻度升高,在使用AFU时应与AFP同时测定,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有较好的互补作用。原发性肝癌AFU增高者,手术切除后很快下降,一般在12w内恢复正常,若血清AFU下降后再度升高,提示病情复发。 3.AFU随妊娠周数的增加而增加,在自然分娩或人工终止妊娠后,迅速下降,5d后降至正常。

    1.标本避免溶血。

    2.及时分离血清,如不能及时测定,应置-20℃保存。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其生理作用为催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它是由于氧化代谢过程中接受电子不足形成的,对机体有毒性。SOD可清除其毒性作用。SOD还与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有关,能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连续监测法(37℃):555~633U/L。

    SOD增高常见于肿瘤、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精神分裂症等。

    1.标本肝素抗凝送检。

    2.做白细胞SOD测定时,标本不能溶血。

    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β-glucosaminidase NAG)

    血清(21±6)U/L,尿液<16U/g肌酐

    1.尿NAG活性增高是肾小管损害的较灵敏的指标。增高见于急慢性肾炎、休克引起的肾衰竭(NAG特高)、肾病综合征、流行性出血热、中毒性肾病。肾病恢复期或肾实质病变不重时增高不明显。下泌尿系统或尿路结石时,NAG可正常。

    2.肾移植患者,尿NAG测定可早期发现排斥反应。一般在临床出现各种指征前1~3d既有尿NAG活性增高。

    3.肝硬化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晚期,肝组织有纤维化倾向者,血清NAG活性增高。中晚期妊娠,血清NAG活性也增高。

    血液凝固时血小板可释放出溶酶体酶,需用枸橼酸盐抗凝,尽快分离出血浆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