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三国之最强皇帝 > 第294章 凉州又崩了

第294章 凉州又崩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续南明

一秒记住【千千小说网 www.77xsw.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十二章凉州又崩了

    傅燮就这么被董卓给坑了。接到董卓被围的急报后,傅燮立刻征发了安定、北地两郡的郡兵,从临泾出发,经薄落谷进入汉阳郡,与汉阳都尉李晟汇合后,立刻扑向了榆中。

    可以说,傅燮在救援董卓这方面,已经做得仁至义尽了。只要董卓再咬牙坚持一两天,那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之中的人,可就是羌胡联军了。

    事实上,就在董卓“金蝉脱壳”的当天下午,傅燮便挥军包围了榆林,只是因为情报传递的速度比较慢,所以才产生了信息上的时间差而已。但是,不管怎么说,只要董卓能再坚持几天——而且他也有这个能力可以坚持下去——那凉州的战局,肯定会产生逆转。

    然而,董卓为了保存实力,却迫不及待的撤走了。他这一走不要紧,却让羌胡联军没了后顾之忧,可以腾出全力来,回师攻打傅燮了。

    别说是董卓早就打定了“坐山观虎斗”,按兵不动的心思,就算是他想回到武威重整军队后,再次进攻金城,这其中的时间差,也足够羌胡联军快速袭击傅燮了。

    由于有羌胡联军从中阻隔,傅燮与董卓之间,没法建立有效、及时的联系,因此,傅燮根本没法在第一时间里,得知董卓已经脱困、退兵的消息。而韩约却挑选了联军当中最精锐的骑兵,总共六千余骑,连夜向榆林方向杀来。

    虽然傅燮老于用兵,在大营二十里外就布下了侦骑预警,可是,对面扑过来的,却全部是备有双马乃至三马的羌胡精骑,他们仅仅的咬在汉军侦骑的身后,根本不给傅燮反应的机会。

    汉军的侦骑前脚进了大营,羌胡的追兵后脚便出现在了战场上。傅燮接到警报后,只觉得脑中嗡的一声,一股寒气直往脑门上窜。他赶忙下令,一边让军中的骑兵,出营拦截来袭的叛军,一边下令正在攻城的军队,火速撤回大营。

    然而,傅燮所有的安排,在迅疾如风的羌胡精骑面前,全都成了徒劳。还不等汉军的骑兵出营,对面的羌胡精骑,已经从背后,向正在攻城的汉军,发起了攻击。

    虽然韩约派来的六千精骑,并没有全数到场,来的只是前锋的两千人马。可是,他们的突然出现,却打了汉军一个措手不及。

    此次,傅燮征调三郡的郡兵,总兵力约有两万之众。在经过与金城郡毗邻的勇士县时,傅燮留下了三千人马,确保自己的后路无失。抵达榆林城外之后,傅燮把手下一万二千人的步卒,分成两部,轮流攻打榆林城,而剩下的五千骑兵,则留在营中作为后备力量。

    因此,眼下在榆林城外奋力攻城的,只有六千余众的汉军步卒,其中,正对着羌胡精骑的,是部署在榆林西门的两千多名汉军士兵。

    两千vs两千,人数上看似相差无几,然而,一方是精锐的骑兵,一方却是疲惫的步卒;一方有备而来,气势汹汹,一方却是仓猝应战,腹背受敌。其结果,可想而知,简直毫无悬念。

    羌胡骑兵很开就击溃了这支汉军,他们一边驱赶着溃逃的汉军士兵,一边乘势绕向了南门方向,准备一鼓作气,再建功勋。

    不过,汉军的骑兵也不是等闲之辈,尽管消息得到的有些太迟,但是汉军骑兵的出击速度,却一点也不慢。仅仅是羌胡骑兵发动了几次冲锋的时间,汉军骑兵便赶到了。

    率先到达的汉军骑兵,是两个千人队,看到战场上的情况,他们立刻一左一右,避开奔逃的溃兵,从两翼包抄了过去,像一柄铁钳一般,狠狠钳住了羌胡骑兵的前锋。

    在追击的过程中,羌胡骑兵的整体队形,未免就有些分散、凌乱,他们大多以百人为一大伙,十人或者二十人为一小队,对溃逃的汉兵展开追杀。这样一来,面对两支汉军的合击,冲在最前方的百余名羌胡骑兵,立刻被数倍于他们的汉军骑兵斩杀殆尽。

    剩余的羌胡骑兵见状,一声唿哨,纷纷以大伙为单位,四散奔逃。这种奔逃,看上去好像与溃逃别无二致,实际上,却是乱中有序,所有的骑兵都在朝着同一个大方向前进。

    这是羌胡各族,在长期的骑兵作战中,总结出的妙法。一旦战场上的情势对己方不利,需要暂时后撤的时候,羌胡骑兵绝不会挤在一起,一股脑的逃跑,相反,他们会把大部队分散成十几个小队,四散奔逃。这样,主要是为了迷惑敌人,让敌人不知道到底该追那一队才好。

    然而,这种四散奔逃,只是一时的假象,事实上,所有“四散奔逃”的羌胡骑兵,最终都会朝着同一个大方向行进,最终汇合到一起,然后重整队伍。

    若是敌人没有分兵,只盯着其中的一部人马追击,那么这一部人马,就会带着敌人在原野上四处兜圈,哪怕是牺牲自己,也要给大部队争取时间来重整队伍,然后或是再次决战,或是逃之夭夭。

    若是敌人分兵来追,那就更好了,利用对地形更加熟悉的优势,羌胡骑兵肯定会抢在追兵之前,赶赴集合的地点,与同伴汇合。到时候,敌人的兵力四处分散,正好给羌胡骑兵各个击破的机会。

    何况,对于这支羌胡精骑而言,他们的身后,还有一支四千人的后续部队,随时都会抵达战场。若是能将汉军的这两千骑兵引诱过去,正好可以将其一举歼灭,岂不妙哉?

    幸亏,率领这支骑兵的汉军大将,是李晟,他生于边郡,又家学渊源,对羌胡诸部的骑兵战法,了如指掌,自然不会上当。而且,在出发之前,傅燮就曾嘱咐过他,此去,他的目的,主要是掩护攻城的步卒撤退,绝不可节外生枝。

    因此,仅仅追击出了两三里地,将敌方的骑兵驱离战场后,李晟便掉头返回了。

    汉军大营内,傅燮面色凝重,眉宇之间流露出一丝焦虑的神情。今日突然遇袭,令自己损失了三千多人,这且不说,问题在于,突然出现在城外的这支骑兵,究竟来自何处?是允吾方面派来的援兵,还是从令居那边叛军主力当中分出兵力?是仅有这两千余人马呢,还是说,这只是敌方援兵的前锋?

    傅燮的疑问,其中一部分很快就有了答案。没过多久,就有侦骑来禀报,从刚才的方向上,又赶来了一支骑兵,人数约有三四千之众。

    毫无疑问,这肯定是从叛军的主力当中,分出的兵力,允吾城中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的骑兵部队。那么,另一个问题来了——即便是令居的叛军主力部队,一下子抽调六千骑兵出来,也会大伤筋骨,调走了这么多骑兵,王国又如何能吞得下董卓?

    难道董卓已经对王国构不成威胁,甚至,已经被王国击破了?想到这里,傅燮禁不住摇了摇头,这可说不通,董卓乃是宿将,老于战阵;又是凉州土著,不存在不熟悉地理形势的情况;虽然在兵力上处于劣势,但是在地形却有绝对的优势。不管从哪方面来看,董卓都不可能败得这么快啊?

    不过,想不通归想不通,事实却摆在自己的眼前,傅燮只能按照最坏的情况来做打算了。榆林城得到了这五六千骑兵的支援,在兵力上,已经算不上处于劣势的一方了。自己再强行攻城的话,只会顿兵于坚城之下,失去更多的有利机会,变得更加被动。

    傅燮没有丝毫的犹豫,也不敢抱有任何的侥幸心理,董卓那边到底出了什么状况,回头可以派人去武威一探究竟,但是,面对随时都有可能赶到的叛军主力部队,傅燮可不敢就在榆林城外,与对方大战一场。

    指头从地图上慢慢划过,傅燮看着一个又一个的地名,考虑着下一步的走向。最终,傅燮的目光在“勇士”和“獂道”之间反复逡巡,似乎在下一个艰难的决断。

    眼下,最稳妥的方法,自然是撤回冀县,等探清了情况之后,再做决定。可是,令居那边,董卓依旧孤悬一地,危在旦夕(傅燮并不知道董卓已经逃掉了),若是自己直接退回冀县的话,叛军便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专心攻打董卓了。

    而若只是稍稍退回去一点,屯兵于勇士的话,那傅燮便可以依旧对叛军保持威慑,牵制住叛军更多的兵力,为董卓减轻一些负担。

    但是,屯兵于勇士,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补给线太长了。勇士位于汉阳郡的最西部,而且是汉阳郡西部唯一的一个县。从冀县往西,出了獂道,整个汉阳西部的大片区域,都是荒无人烟的丘陵沟壑,唯有在毗邻金城郡的地方,设有一个勇士县。

    如果傅燮屯驻在勇士县的话,那么他的补给线,将会必不可免的经过长达两百余里,荒无人烟,地形复杂的丘陵地带,搬运不便、损耗太大且不说,还很容易遭受叛军的袭扰。

    因此,屯驻勇士,实乃下策,短时间里还好说,随军带来的粮草尚能支撑十天半月。可是时间一长,大军必然会面临缺粮的问题。

    想来想去,傅燮最终还是选择了屯驻勇士这条路。原因很简单,傅燮终归没法见死不救,坐视董卓被叛军围歼。这可关系到整个凉州的局势走向,万万轻忽不得。

    傅燮立刻做出了安排,全军分为三部,骑兵负责断后,步兵分为两部,交替掩护撤退,立刻动身撤往勇士。

    看到汉军撤退了,城中的叛军当然不会站在墙头欢送汉军离去。以羌胡精骑为主力,城中的叛军立刻追了上来。他们就如同一群恶狼一般,随时准备从汉军的身上,咬下几块肉来。

    可惜,傅燮对于此次撤退的安排,十分的缜密。叛军的骑兵没追出多远,就被汉军的骑兵给拦下了。双方恶战一番,互有损伤,只能各自收兵,暂时休战。

    然而,汉军的骑兵一脱离战场,立刻马不停蹄的逃走了。叛军没有办法,只能紧紧的跟上来。没想到,刚追出了几里地,他们又遇到了严阵以待的汉军步卒。

    面对如林的长矛,密集的箭矢,叛军只能知趣的停下脚步,想办法先攻破眼前的步兵方阵。

    这对大部分是骑兵的叛军来说,算不上难事,步兵方阵虽然防守严密,但是骑兵却可以通过各种袭扰、佯攻,来不断的调动步兵变幻阵形,慢慢的消耗步兵的体力,最终找到弱点,将其一举击破。

    问题是,这种战术,需要耗费不少的时间才能达到目的。而对叛军来说,他们最为短缺的,恰好就是时间。

    何况,这支步兵,并非傅燮壮士断腕,拿来断后的敢死队。很快,在后方歇息了一阵子,恢复了体力的汉军骑兵,又掉头杀了回来。正在绕着步兵方阵来回游走的叛军骑兵,一时措不及防,反被汉军骑兵吃掉了不少人马。

    叛军只好再次后撤,重整部队。乘着这个机会,汉军的步卒也收起了阵势,开始撤退,而汉军的骑兵则做出一副进攻的态势,迫使叛军继续后撤,为步卒的撤退打掩护。

    当追在汉军骑兵身后的叛军,再一次看到在大路正中列阵的汉军步卒时,他们终于放弃了这次追击,悻悻而归。

    顺利撤回勇士后,傅燮一边派人去令居、姑臧打探董卓的情况,一边命李晟带领汉阳本郡的郡兵,回冀县防守。

    毕竟,叛军人多势众,在兵力上占有优势,不能排除他们分兵袭取冀县的可能。因此,傅燮特意让李晟回去守卫冀县,护住自己的后路。

    李晟前脚才刚走还没几天,董卓那边的消息也尚未来及传回,叛军的主力部队,便已经杀到了勇士城下。

    没错,是打着天平大元帅旗号,兵力多达四万之众的叛军主力,而不是当日救援榆林的六千精骑。

    傅燮见状,心中一惊,他惊得不是自己身陷重围,而是敌人的主力既然都出现在城外了,那岂不是说,董卓所部,已经被叛军给歼灭了?

    显然,韩约就是想让傅燮这么认为,他当即就给傅燮写了一封劝降信。虽然明知以傅燮的为人,是宁死都不会投降的,但韩约的这封信,劝降只不过是个幌子,欺骗傅燮,让他误以为董卓已经被联军歼灭,才是韩约真正的目的。

    傅燮再怎么聪明,在消息不通的情况下,又如何能分辨出韩约所说的话,到底是真是假?

    既然董卓那一路大军已经覆灭,那傅燮屯兵勇士,就等于是自蹈死路。城中的粮草,最多只能支撑一月,而凉州地区,也已经没法抽调出更多的兵力,来解勇士之围了。饶是傅燮再怎么冷静,面对这个必死之局,也不由得有些心慌意乱。

    然而,傅燮不知道的是,就在不久之前,感到心慌意乱的,还是韩约呢。

    榆林城外一战,韩约派去的六千精骑,说实话,并没有取得太好的战果,至少没有达到韩约的心理预期。

    在韩约想来,傅燮挥兵攻打了榆林好几天,士兵多少会有些疲惫,如果这时遭遇联军骑兵的突袭的话,恐怕立马会溃不成军,一败涂地。

    没想到,傅燮将步卒分成两部,轮流进攻不说,汉军骑兵的战力,更是不可小觑。因此,一击崩盘的情景,根本没有出现,在骑兵的掩护下,攻城的汉军步卒,虽然仍然遭受了不小的损失,但是大部分兵力,还是撤了回去。

    让韩约更没想到的是,遇袭之后,傅燮居然毫不停留,立刻就从榆林城外撤军了。听到这个消息,韩约也心慌意乱了起来。如果傅燮撤回冀县的话,那叛军可就彻底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了。

    进攻罢,打董卓的话,有傅燮在后面威胁,打傅燮的话,又有董卓在后面威胁,是个两难之局。

    防守罢,以金城一郡之地,对抗整个凉州,乃至整个大汉,败亡也是迟早的事情,是个必死之局。

    面对这种情势,一直胸有成竹的韩约,也不由得心慌意乱起来。

    但是,上天终究还是眷顾了韩约,傅燮虽然从榆林城外撤退了,但他却没有撤回冀县,而是选择屯驻在勇士。

    韩约立刻意识到,自己还有机会。只要猛攻下勇士,擒杀傅燮,那自己所面对的危局,自然是迎刃而解。

    一定要尽快攻下勇士!

    这一回,韩约自己也下了血本。由于羌胡骑兵不擅长攻城,韩约便让自己部下的汉兵打头阵。然而,攻打勇士城,可比当日攻打董卓的营寨,更加损耗兵力,因此,韩约也是心头滴血啊。

    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勇士城中好歹也有万余汉军,又有傅燮坐镇指挥,哪有那么好打的?见一连攻打了数日,也未曾取得分毫的进展,韩约几乎是寝食难安,他最怕的是,就是在这个当口上,突然接到董卓来袭的消息。

    然而,韩约并不知道,董卓此刻正准备做卞庄子,坐等他与傅燮两虎相争,一死一伤之际,再出来收拾残局,这等于是变相的帮了他一把。

    更令韩约没有意想到的是,就在这个关头上,诸羌部族当中实力最强的先零羌,在北地起兵叛汉了!